风疹,这个听起来似乎并不严重的词汇,实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编邀请专家为您详细解析风疹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后治疗建议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风疹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冬春两季,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风疹如何分型? 根据患者的患病原因不同,风疹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是指被他人由其他途径(如呼吸、密切接触等)传染所致;后者是指胎儿在感染风疹病毒的母体中感染所致。对于患者而言,不同的分型,意味着感染原因、表现及治疗结局不一样。 风疹是怎样传染的? 1.传染源 患者是风疹唯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的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2.传播途径 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可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罹患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 3.易感人群 风疹一般多见于儿童,流行期中青年、成人和老人中发病也不少见。风疹较多见于冬、春季。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群体中。 风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一)获得性风疹 潜伏期:约为接触传染源后2-3周,患者无任何异常表现。 前驱期:持续约 2 天。成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无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多波动在 37.3~39 ℃之间;患儿由于无法表达和诉说,可表现为没有精神、不愿意活动等。此外,还有可能伴有干咳、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红肿,拉肚子、呕吐出胃内食物、鼻出血等。家长观察患儿或患者观察自己,可能会发现:在咽部有出血性皮疹,呈玫红色或红色块状。颈部以上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在耳后、颈部、枕部触摸到小的硬结,触摸时疼痛。 出疹期主要表现:此期患者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在发热 1~2 天后出现。皮疹特点:最开始出现在头面部,后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但手掌和足底一般无皮疹。皮疹直径约为 2~3 毫米,伴有瘙痒,为散在分布的凸出皮肤表面的红色斑丘疹,也可密集分布,呈大片状皮肤发红。皮疹多在 2~3 天后自行消退,若无抓破皮肤,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一个或多个器官畸形,以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等为典型特征,此外还有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紫癜,心肌炎和青光眼等统称为CRS。CRS患儿体重低,行为及运动能力低下,有些畸形出生时已很明显,但耳聋、智力低下、运动失常等在1岁或几岁之后才被发现。 风疹该如何防范? 1.健康教育 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重点查育龄前妇女IgG抗体,阴性者给予风疹疫苗预防接种,接种3个月(或半年)后IgG抗体阳转者再怀孕。无疫苗接种史的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 2.免疫接种 未按照程序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应尽早去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既往疫苗接种史不详的成人,也建议接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症。 3.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成人避免在流行期间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孕妇不要跟风疹患者接触。 4.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及时倾倒垃圾。 5.一旦出现发热伴皮疹症状,应及时就诊、隔离治疗。 风疹该如何治疗? 1、观察处理:如果患者病情比较轻,没有明显症状,身体免疫力比较强,可进行观察处理,定期复查,病情可能会逐渐自行缓解。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对症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高热不退,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物进行退热治疗。对于免疫缺陷或重症者,为缩短患者病程,减轻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咳嗽、咳痰患者,严重者可在医嘱下酌情使用祛痰镇咳药。 3、物理治疗:患者出现高热不退时,还可配合物理降温措施,比如将毛巾放入冷水或冰水中浸湿后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前额和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或是用毛巾包裹冰袋放置在患者的前额,或是用温水擦浴、贴退热贴的方式,辅助降温。 总之,风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通过了解风疹的相关知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