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健康保健
老年人保健
医检常识
求医宝典
癌症警讯
儿童健康知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最新内容
    健康科普 | 嚼颗药冷...
    健康科普 | 臀部疼痛...
    健康科普 | 看看你喝...
    健康科普 | 关于破伤...
    健康科普| 偏瘫患者的...
    健康科普 | 胡蜂蜇伤...
    健康科普 | 关于风疹...
    健康科普 | 关于“布...
    健康科普 | 别让“补...
    健康科普 | 不要“肝...
    健康科普 | 哪些情况...
    健康科普 | 带您了解...
    健康科普 | 三伏养生...
    多数头痛 缘于颈椎...
    科普 | 不一样的肉毒...
    炎炎夏日,养心最当时
    春季小儿抽动症患者该如...
    遇见甲流且莫慌
    甲流与普通流感有何不同...
    3·8 妇女节丨乳腺结...
更多内容...
  健康保健
 
健康科普 | 三伏养生正当时

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肥胖困扰着当下不少年轻人。其实困扰肥胖者的不仅仅是难看的体型,更是身体总觉得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的状态。

人们常说:“十个胖子九个虚”,也就是说身体肥胖的人,90%都体质虚弱。中医上讲,体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脾虚。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活动与长夏季节密切相关,夏季天气主要以潮湿闷热为主,人们饮食不节容易贪凉加上脾喜燥恶湿,寒湿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停滞,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膏脂,日积月累就会变成肥胖体质。

因此想要减肥健脾祛湿促进脾胃对水湿的运化功能才是关键。那么针对脾虚型肥胖人群我们的健康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起居

时至夏季,我们应提倡适当晚睡早起,(最佳入睡时间晚上10:00到11:00,最佳起床时间是早上5:30到6:30),最好在中午11点到13点午睡半小时,这样睡眠有助于降低心脏好氧,提高免疫力。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我们宜穿棉质衣衫易于身体排汗,衣服湿了要及时更换,防止湿邪进入体内。

另外夏季避免进入高温和闷热环境,经常开窗通风,适当使用空调电扇(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保持居住温湿度适宜。

二、饮食调护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本来食欲就不太强再加上贪吃寒凉食品,更容易伤脾导致脾胃功能下降。俗话说:“祸从口入”,大部分肥胖患者,还是管不住嘴,喜欢海吃海喝。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限制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如烧烤、炸串、蛋糕等),多吃有利于健脾养胃、高纤维的食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常见食物有:薏米、莲子、扁豆、玉米须、粳米、鸡、鹌鹑、黄花菜、豆豉等。常用药膳食疗有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薏仁粥、党参茯苓粥等。

三、运动调护

夏季应适量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可以选择舒缓的八段锦、太极拳等。尤其《八段锦》的经典动作之一--调理脾胃需单举,适合多加练习,具体招式如下:

1.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仰头看右指尖片刻。

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四、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思虑过多。脾胃功能下降也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脾在志为思,因而过思则易伤脾,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调养脾胃。

五、穴位按摩

脾胃虚弱的患者,通常可以艾灸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来改善相关的临床症状,既方便又效果好。

神阙穴:在脐中央,是人体第一大穴,具有固本培元、回阳救逆、健脾和胃之功效。艾灸神阙穴5-10分钟,对脐周痛、腹痛、便秘、小便不利等,有明显改善情况;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具有调节气血、健脾和胃、通腑降气、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艾灸中脘穴能对胃痛、脾胃虚弱、腹胀、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具有健脾和胃、调畅气机、生发胃气、强壮保健之功效,艾灸足三里穴能够,可以缓解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临床症状。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减肥有帮助,更对身体健康有正面影响,所以这个夏天我们不仅要瘦,更要瘦的健康,瘦的美丽,期待您赶紧做起来吧。

 
日期:2023/7/28来源:文稿: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 编辑:白富文
 
  上一条:科普 | 不一样的肉毒杆菌
  下一条:多数头痛 缘于颈椎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山西省人民医院  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 门诊导诊咨询电话:0351-4960081
院办电话:0351-4960131 和平院区咨询电话:0351-4961105  邮编:030012  
扫黑除恶办公室举报电话:0351-4960124 4960044 4960110

晋ICP备10202490号

  晋卫网复审【2015】第000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