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健康保健
老年人保健
医检常识
求医宝典
癌症警讯
儿童健康知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最新内容
    健康科普 | 嚼颗药冷...
    健康科普 | 臀部疼痛...
    健康科普 | 看看你喝...
    健康科普 | 关于破伤...
    健康科普| 偏瘫患者的...
    健康科普 | 胡蜂蜇伤...
    健康科普 | 关于风疹...
    健康科普 | 关于“布...
    健康科普 | 别让“补...
    健康科普 | 不要“肝...
    健康科普 | 哪些情况...
    健康科普 | 带您了解...
    健康科普 | 三伏养生...
    多数头痛 缘于颈椎...
    科普 | 不一样的肉毒...
    炎炎夏日,养心最当时
    春季小儿抽动症患者该如...
    遇见甲流且莫慌
    甲流与普通流感有何不同...
    3·8 妇女节丨乳腺结...
更多内容...
  健康保健
 
炎炎夏日,养心最当时

在经历了春季的生发之后,天地之气相交,万物都长势旺盛。人体也开始由春季生发的状态,渐渐转化为夏季生长颐养、调养精神、宣畅气机的状态。而对夏季人体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的脏腑,则是心脏。《黄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中医认为,夏气通于心,夏天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心的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心脏疾病多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夏季养生就是要遵循人体心脏“长养”功能的特点,顺从而不妨碍,支持而不厌烦。那么我们健康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起居

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最好在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气血运行时间,小睡一会儿,有助于降低心脏耗氧,消除疲劳,颐养心神。夏季避免进入高温和闷热环境,经常开窗通风,适当使用空调电扇,保持居住温湿度适宜。

2、饮食有节

夏季适合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和暴饮暴食。中医认为气候炎热易耗气伤津,导致人体正气虚衰,气虚则血行不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弥补身体丢失的津液,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应主动补水,尤其是清晨和夜间。

心气虚的朋友们到了夏天会经常出现心慌、气短、自汗等症状,此时节可以常吃红色食物,五行之中,红色属火,入心,比如番茄、红豆、山楂、胡萝卜、樱桃等,有补益心气的功效;还有一些心火旺的朋友们会出现口臭、舌尖红、尿黄等症状,夏季可以常吃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芥蓝、莲子心茶、苦丁茶等,有助于清降心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还应该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和血压造成影响。

3、运动

夏季应适量运动,选择清凉的户外,温度适宜,氧气充足,避免大汗淋漓,及时补充水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以舒缓的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操类运动为主。

4、调畅情志

保持平和心态,高温会导致人们心火过旺,使其烦躁不安、易发脾气,从而诱发疾病发生。我们要做好精神养生,清心宁神,以制心火。不过喜、不过悲。中午11点到13点是心经气血运行时间,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拍打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络走向是由胸走手,我们可以用空心掌从腋下极泉穴开始延上肢内侧从上往下拍打,每侧3分钟,能有效缓解胸闷气短、精神紧张、情绪低靡等症状,使人轻松舒畅、改善睡眠。

5、经穴养生

劳宫——清心降火。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里提到五输穴中的荥穴可以治疗热证,而心包经的荥穴对心经的热证更具有针对性。夏天阳气旺盛,人体内的心火也容易偏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劳宫来清泻心火,缓解烦躁的心情。

取穴方法:取穴的时候,半握拳,食、中、无名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6、循经拍打经络

人体经络在一年四季当中,每季度都有不同的经络当旺,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相对应。夏季手少阴心经当令。《黄帝内经》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脏好比脏腑中的君主,主神志和血脉,五行属火,夏季气候炎热,也属火,故心经此时当令。本季阳气外散,脏腑居内却更容易受寒,经常拍打心经可温煦内脏,并将夏季火气从心经疏散,使人血脉通畅而神气清爽,不至于外热内寒、经脉阻滞而致疾。

具体方法:可平坐亦可站立,先用右手拇指用力按压左侧腋窝(极泉穴)若干下,再沿上臂内侧尺端向下提捏,过肘关节继续向下直至手腕内侧小鱼际附近,最后揉捏小鱼际,如此重复50次,然后换左手提捏右臂。每天早晚各做一组。

综上所述,就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总体来说,夏天就是要保持恬淡虚无、饮食清淡、情绪乐观的“长养”的机体状态,才符合养生之道。

 
日期:2023/5/22来源:文稿: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中心 编辑:白富文
 
  上一条:春季小儿抽动症患者该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管理
  下一条:科普 | 不一样的肉毒杆菌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山西省人民医院  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 门诊导诊咨询电话:0351-4960081
院办电话:0351-4960131 和平院区咨询电话:0351-4961105  邮编:030012  
扫黑除恶办公室举报电话:0351-4960124 4960044 4960110

晋ICP备10202490号

  晋卫网复审【2015】第000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