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
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每一天,这里都从平凡开始,又以平凡结束;从辛苦开始,又以辛苦结束。每一天,每件事,在这里是那么平淡无奇,却又是那样的具体和重要:全科每个员工,要为全院的医疗诊疗和医疗安全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这里就是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平均每月处理器械包24289套,敷料包1814个,塑封器械25861件,处理高水平消毒物品3794件,进行化学及生物监测613次,下收下送1032次,压力蒸汽灭菌842次,环氧乙烷灭菌41次……工作繁琐,但又必须保质保量,迅捷高效,严丝合缝随时满足临床诊疗和手术需要。这里工作环境最高温度达29度,平均温度也在25度左右,每年的高温时间总计达7个月之久。工作的苦与累,以及经受高温的滋味他们从未言说,他们说,选择了这个岗位,也就选择了无怨无悔。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省医的每个角落,为医院的诊疗安全保驾护航。中心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清洁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涵盖器械的下收、清洗、灭菌、下送等诸多内容。
清晨8时30分,待临床医务人员上岗后,为消毒供应使用电梯的时间。下收下送组的组长正招呼她的成员们进入电梯准备下收:“先把内科组和外围组的人员放在2层,然后再下来接我们。”组长孟春熟练的对电梯人员吩咐着,随后转身开始对新入科的实习生进行宣教:“我们共有4个组进行下收下送,分别使用不同的下送车,下收使用污车,下送使用洁车,拿取污染物品的时候要带上手套,但是推车子、触摸临床电话、物品时都不能带手套,收取物品后要做好标识,避免混淆......”就在下送组认真宣教的时候,去污区的组长也在指挥着成员穿戴防护用品,相互对视一眼没有遗漏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开始进行清点前的准备:配置各种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除垢剂;为设备加入足够的氯化钠;准备各种标识卡、装载筐等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时间指向9时15分,下送组的人员还不见踪影,组长史俊带着疑问打通了电梯间的电话,电梯出故障了,吩咐成员小燕在电梯故障记录本上做好登记后,开始熟练的指挥大家做手工清洗前的准备。实习生小刘一边跟着老师忙活一边问道:“史老师,刚才您宣教的时候说我们使用机械清洗,为什么现在要改手工清洗了呢?不是说有五六百个盘子吗?难道我们都要手工清洗吗?”“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手工做预处理后机械清洗,但是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现在我们的电梯故障了,时间已经到了9时30分,手术器械还有很多急需的没上架,再过半小时今天第一台手术的器械就会传下来了,等到下送组的人员回来清点结束,我们就会出现临床组和手术组的工作重叠,清洗机严重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采取手工清洗弯盘,机械清洗器械,这样我们就能腾出来一部分空间给手术组进行手术器械的清洗,才不会延误手术的进行。”组长史俊解释道。话音刚落,就听到窗口的对讲机传来了新的声音“窗口除锈的器械是专科包的,注意别混淆”。去污区成员王姐快步上前,赶紧回话:“知道了。”拿过器械熟练地做好标识开始进行除锈。
10点钟,下送组的人员终于回到了去污区,报数的声音、不锈钢的清脆声、水流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好似正在奏响一曲和弦乐。在清洗机另一边的包装区,组长袁宝清挺着大肚子在包装台之间穿梭,仔细核对着器械的号码,还不忘叮嘱检查器械的成员要给实习生讲明挑选器械的质量标准,放手不放眼。分工后的成员各自忙着手里的工作,检查质量、检查功能、装配器械、进行包装、双人核对,一个个流程在手里走完之后,零乱的器械就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直角原则、双层包装,整整齐齐的码放在装载筐中等待灭菌,丝毫没有注意到时间已经悄悄地走向了12点钟,直到肚子里发出抗议的声音,大家才惊觉已经到了午饭时刻,查对了每个包装台的工作情况后,组长满意地宣布工作告一段落,招呼大家把物品归位,与留守人员做好交接班后步出了区域走向更衣室,各组的人员在小小的更衣室里你进我退,好不热闹,不一会儿,便传来了大家互相打趣、揶揄的笑声。
这是消毒供应中心每日上演的平凡一景,平凡中构成了我院一道独特的最美的风景。她们说,偶尔我们也会感叹设备诸多故障、工作诸多困难,但看到经我们清洗消毒后的一件件铮亮的器械和整整齐齐码好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当工作之余,劳累之后更衣室中传来大家会心的笑声时,所有的疲惫都忘却了。
他们身上这种忘我的情怀,如同我院无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平凡的工作者,不声不响却美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