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导师
四年前在编制工作和返校读研的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离开了我曾经非常喜欢的那家医院和那座城市。四年后,庆幸自己当初果断的抉择,在这个物质化日益膨胀的社会里,我没有被物质所羁绊;相反,能够根据精神家园的需要去实现自己的校园梦想;更幸运的是,结识了恩师石贞仙教授。一直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定成为石老师的弟子,报考研究生时,对她毫无了解,但是选择她做导师的那个瞬间永远都铭记于心。那晚夜班,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去科室,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招生目录中老师们的论文,看了很多后没发现既能看懂又感兴趣的文章;但是当老师的论文《分级护理新标准的制定及评价》出现时,注意力刹那间集中了,一口气阅读完通篇文章,觉得这项研究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价值。里面有她的照片,看着那亲切和善的面孔,顿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那个瞬间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时光,令我获益匪浅,她严谨敏锐的科研思维、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无私无畏的做事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宽宏大量的处世方式……为我的人生树立了标杆,不仅教我如何去做一名科研学者,而且教我如何去做一名护理管理者,更重要的教我如何去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周就领教了导师的严谨与务实,开学后,学校让每个人交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大部分同学都从学校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南》中摘录内容,例如: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养,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树立“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等。我也不例外,同学们找导师签字很顺利,有些没写内容导师都给签了字,我也抱着这样的心理找老师签字,看罢我的后老师生气地问我:“学过管理学没?管理学里制定目标和计划能用哪些字知道吗?这样写让我三年以后如何评价你可以毕业?”说罢老师从书架上给我选了一本《护理管理学》,让我学习后斟酌好目标再找她签字。听完老师的话,心里很委屈,其他同学都能顺利地签字,唯独我开学就挨训。回学校的路上仔细揣摩老师的话句句在理,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选择这么负责的导师感到幸运。三天后,我拿着修改好的培养目标与计划找老师,老师说比第一次写的稍好但还不满意,让继续修改,从早上八点一直修改到下午四点才合格。拿着费了九牛二虎劲才得到老师签字的培养计划,我欣喜若狂,不到20分钟就飞一般地走回学校。通过这件事情,老师告诉我一个道理:做学问必须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构建空中楼阁,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研一寒假,来医院实习,老师给我布置的任务是整理资料,有纸质版的、有电子版、有照片等。开始我心里稍微有点委屈,觉得有点大材小用。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文书方面欠缺的知识很多,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里的很多功能都不会用,拟一个申请,开始连格式都不懂,经常得向赵翠香老师和学姐请教。通过整理老师的资料,对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看着她一步步走过的足迹,我萌生了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念头。当把老师给的资料都整理好后,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老师需要什么我总能第一时间找到。那个寒假,过的特别充实,每天早上准时到医院上班,晚上经常加班,尽管宿舍就我一人,但从未感觉到寂寞与害怕,每天晚上总结着白天的收获,计划着第二天的工作,趟在床上后美滋滋地就进入了梦乡。那个寒假,老师让我悟出: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山西省人民医院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获卫生部首批72所重点联系医院之一,老师肩上担子很重,承担着山西省优质护理能否顺利开展的重任。光3月份就去北京参加了3次重点联系医院会议,为了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内容,她每次都挎着照相机、背着摄像机、拿着录音笔,会后重复聆听领导讲话,在上传下达会议指示时做到不折不扣。鉴于老师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深刻的认识,山西的优质护理没有走弯。
刚开展优质护理时,网络上、临床科室都传着“洗头洗脚过程”、“护理工作的倒退”等等阻碍顺利开展的一些传言。那个春天,老师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每天早上七点钟就到病房看晨间护理,午饭时间还要给部分护士长、护士做思想工作,晚上六点准时下病房看晚间护理,经常在十点多才离开病房,回到家里后还得审阅上报卫生部的各种报表……印象最深刻的是五月一个下雨的傍晚,我准备回学校,一出行政楼,看着老师右手拿着未撑开的雨伞,左手抱着查房带回来的一堆资料,冒着雨边走边思考问题。我跑过去给老师撑伞,问她为什么不打雨伞,老师茫然地看着我说:“还下着雨?我怎么没感觉到,大脑里一直在想如何解决病房目前开展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听完老师的话,我鼻子很酸,既感动又心疼,一方面被老师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又被老师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所心疼。
在老师正确的带领以及各临床科室护士们不懈的努力下,人民医院的“优质护理”逐渐成了山西省卫生系统亮点。此时的老师,又开始忙碌着另一件事情——区域辐射,她认为卫生部“优质护理”山西独此一家,她有义务让“优质护理”在山西遍地开花。上班时间,她热情耐心地接待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管理者;休息时间,她辗转于省内、省外各地传道授业,将山西省人民医院优质护理开展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全国的护理同仁,深的大家的好评。她认为只要是自己创新的思想、举措,能发扬广大是她最大的心愿。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一位护士长听课后来信这样说:“聆听您关于“护理工作新思维”“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的授课,深受裨益,您大气从容的风度让我感觉,除了努力和学习,没有任何捷径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管理者。感谢您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让我们学员能够继续向您学习。”
2010年12月4日上午,星期六,我来医院写论文,恰好徐主任在,她让我通知赵翠香老师和小芳姐回来加班,说石主任昨天晚上接到要申报国家重点专科的通知,要求大家围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收集我院这五年的一些护理举措,比如:居家护理、同工同酬、绩效考核等。恰好老师这个周末被邀请到成都讲授“护理人员绩效管理”,5号晚上从成都直接到北京参加卫生部6号、7号的会议。因为没有红头文件,周末两天我们只能按照消化科申报重点专科的表格汇总了所有的材料。6号(周一)下午五点半才收到卫生部有关评选护理重点专科通知的传真,里面有具体的评选条件与要求,我们准备的材料与之差别很大,通知里只有十个开放性问题,要求各申报单位围绕这些问题阐述医院近五年的具体举措。接到通知后大家开始有针对性地分工准备材料,老师要求写好一段内容就发给她晚上修改,白天她还承担着主持会议讨论的任务。7号下午六点,老师准备登机回太原,护理部的每个人都没有下班的想法,徐主任找资料,李老师出数据,赵老师写材料,小芳姐做幻灯。8号早上七点半我来办公室时,小芳姐两眼布满了血丝,还在修改幻灯,赵老师、徐主任还有党办安主任盯着电脑逐字逐句地修改申报材料,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说累。我问小芳姐老师呢?小芳姐说:“好心疼老师,她从6号晚上到现在一分钟都没休息,昨晚九点多从机场回来吃了碗泡面就继续修改申报材料,半夜还叫来了党办安主任、院办宋明伟来协助写材料;早上六点半老师就拿着需要盖章的那份材料去找相关部门领导盖章去了,九点半的飞机去北京,中午一点前就必须交材料。”听完小芳姐的一番话,看着她瘦小的身躯,我心里很愧疚,愧疚自己昨晚没有坚定想法留下和大家并肩作战,但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协助小芳姐把申报幻灯做到最完美。早上八点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齐全,老师拿着盖好章的材料直接去了机场,我们把修改好的申报材料和幻灯发到了老师的邮箱。发走材料后,大家都送了一口气,回家休息了。但老师此时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更紧张了,因为她肩负着答辩的重任,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飞机上她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申报材料,看着申报幻灯;下飞机后,她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冒着严寒在会议中心附近寻找可以打印材料的地方,要赶在一点之前交齐所有材料,然后抽答辩签。周三晚上她准备答辩依然一夜未眠,周四答辩后下午六点多回来了,整整72小时未眠的她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依然是那个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的石主任。她满怀自信地告诉大家答辩的非常顺利,获得重点专科的希望很大,大家都心疼她连续三夜未眠让她早点回去休息,她竟然说不觉得累。那一刻,我的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有感动、有心疼,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钢铁般的斗志与毅力。在老师身边,每天都很忙,有时候身体会很累,但是心永远感觉不到累,因为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永远是正能量,不管在多艰难的环境下,她看到的永远希望。
在工作中,老师永远都是一位认真务实的严师;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位慈祥可亲的妈妈,自从带上我以后,她再也没在食堂吃过一次饭,她把这份补助给了我,说我是学生,没有收入,能节约就要节约,而她自己每天中午一点多回家,从冰箱里随便找点吃的,很多时候一碗泡面也是一份午餐。2010年冬天,有一天我从早上到中午一直拉肚子,中午怕继续拉都不敢吃饭,也没有食欲,老师下午开会回来后看我脸色不对,立马就让消化科老师过来给我静脉补液,然后她放下手头工作回家给我熬小米粥,平时她晚上回家太晚太累都懒得给自己熬粥,但是在我生病时她能舍得放下工作照顾我,令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今年4月上旬,我在手术室轮科,那周刚好在腔镜学习,不知是工作累还没休息好的原因,周五那天早上浑身疼痛,我给学妹打电话,让她从办公室找点感冒药送给我。过了一会学妹给我电话说:“师姐,老师给你回家取药了,她昨天刚歪了脚,走路还一瘸一瘸的,听说你感冒后立刻就回家给你取药了,边走边说你这个师姐啊,忘了老师了,最近一个月都没回来看我一次,我想她她都不想我……”挂断电话,我的眼泪禁不住往下涌,今生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毕业时,班里很多同学都羡慕我,大家觉得三年研究生我是班里最忙却是收获最大的,大部分同学读研就是拿个了学历、学位,她们在修完课程后天天过着宿舍——食堂——宿舍三点式的生活,而我天天早出晚归。开学时,大家都说我的导师较真,毕业时,大家都说要想读研有所获就得跟像石主任这样的导师。我现在的师妹王芸芸在研一选导师时,请教了我的同学(她大学时的老师),我同学强烈推荐她选石主任。在导师身上,我体会了人格魅力四个字的内涵。
曾经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让心理变强大的6个素质,1、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2、有毅力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3、有能力去发现那些可有可无的事;4、有智慧去分辨那些非此即彼的事;5、有恒心去做那些看似无望的事;6、有勇气去面对那些已经做错的事。看完的瞬间觉得这几句话不正是导师传授给我的财富吗?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不会表达爱的人,很多次都想拥抱一下老师,但是都觉得害羞,在此想对老师说几句心里话:作为导师,感谢您在科研学习和工作中给予我的指导与教诲;作为长辈,感谢您在生活中给予我母爱般的关怀与呵护;作为益友,感谢您能在百忙中聆听我的心声,为我打开一个又一个的心结。老师,我还是一个幸运儿,毕业后依然能留在您的身边,也许到临床工作后不能再和您朝夕相处,但是您做人的态度、做事的风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您永远是我人生的“导航灯”,从此,您不仅有一位敬仰您的学生,还有位深爱您的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