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山西援沪医疗二队 李亚楠
星夜的上海,街巷无人,四下无车,每个人都在期待这个大城市的复苏,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每天接送我们往返的司机师傅也披星戴月。“师傅,你们每天来回接送我们,也很辛苦。”听我们这么讲,他腼腆地说:“国家为了这座城市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我必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啊!”是啊,我的家人也支持我,科室领导也很支持,星光不负赶路人,我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尽管之前有援鄂抗疫的经验,但赴沪支援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不同于方舱和普通医院病区,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更多的精力和体力,需要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敏捷快速的判断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救治工作,我们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培训考核,确保能够高质量完成任务。
惊讶于大家的配合和默契,我们医疗队迅速投入到一线工作中。结合支援医院特点,充分调动了双方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家迅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战友关系,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屏障。我们的一次次并肩作战,让临床工作一次次化险为夷。因为我们曾经胜利过,所以坚信这次一定也会胜利!
那时,地铁会回归熙攘,街道会重返热闹,巷子里的早餐铺会继续烟火气升腾……
讲述人:山西援沪医疗二队 张旭

时间过得飞快,忙碌的工作,让我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作为手术室出身的护士,在闸北中心的老师和责护一组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我的工作渐入状态。通过这段时间工作中的学习和磨合,我总结了三点内容:工作要“稳”、心态要“静”、生活要“律”。
工作要“稳”,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年纪大、病情重、变化快,作为责护一组组长,更要有条不紊的分配、规划工作,在“变”中求稳,使得工作稳步前进。
心态要“静”,面对周边不一样的声音和突发事件,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放平心态。在面对一个个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做到精心护理。
生活要“律”,闭环式的工作模式,下班回到驻地以后,要规律用餐、规律作息、规律运动,更好地为工作做好身体保障,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生活仍要继续,我们的“晋”心守“沪”,愿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