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规范消毒?
对于家中无疑似、无确诊病人时,做好日常清洁,无需消毒;对有疑似或确诊病人时,需每天对居家场所清洁和消毒,当病人转诊后,对家庭场所终末消毒。

个人卫生方面:手消毒,皂水洗手,规范化使用七步洗手法,手消毒的时刻为餐前、便后、接触垃圾、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用品、体育器材之后,接触污染物品之后,触摸眼、口鼻部位之前。
家庭环境:自然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环境物品如台面、门把手、开关表面以清洁为主,可使用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消毒剂擦拭,随后清水清洗。

生活用品:家用织物如床单、被褥、毛巾、枕巾等保持清洁,常规清洗,如需消毒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暴晒干燥;餐具以清洗即可,需要消毒首选煮沸15分钟,也可使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再清水清洗;对于拖布、抹布,做好功能分区,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拖布和抹布,避免交叉感染,用完清洗干净,若需消毒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生活垃圾: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及时清倒。

二、如何配合医务人员核酸采集?
核酸采集咽拭子方法主要有两种,经鼻腔采样获得鼻咽拭子和经口腔采样获得口咽拭子。在采样前首先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紧张,核酸采集不会疼,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棉签深入咽喉有轻微异物感,会有恶心、咽部不适,采集结束后会很快缓解或消失。

检测前:检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吐;采样前30分钟做到不喝水及饮料、不吸烟、不饮酒、不咀嚼口香糖等;临检前要减少吞咽动作,不做清嗓子(例如咳痰、吐痰动作);采集前被检测者告知采集人员是否有鼻腔手术史、鼻中隔偏曲、血液病、咽喉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物等相关病史和相关事项;前去检测时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检测前取下口罩,检测后立即戴好,可准备一个备用口罩,污染后方便随时更换。

检测中:在采集口咽拭子时被检者头后仰,尽量放松,深呼吸,有“啊”的口型,但不要发出声音,有助于暴露咽喉,但此过程可能会出现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症状;鼻咽拭子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流眼泪,刺激打喷嚏,可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
检测后:采集后立即离开采集点,避免在采集点周围吐痰、呕吐。核酸检测前后都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消毒棉片等擦手。

三、避免交叉感染,核酸检测时如何正确防护?
采样前:按通知要求,分时段、有序前往就近采样点。提前备好有效证件,出示行程码,配合体温检测。
排队时: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前后左右1米以上距离,不插队,不交谈,不聚集。

采样中:等前面人员完成采样后再进入检测区,收好手机、钥匙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采样台物品和工作人员防护服。待采样人员取出新拭子后,再取下口罩,只要有“啊”的口型,无需发出“啊”的声音。
采样完:立即戴好口罩,迅速离开检测区,手不要触碰眼睛、口鼻,也不要摸脸,不要在排队区逗留。
回家后:丢弃口罩,立即洗手或用酒精消毒双手。
总结:按照通知,有序前往;戴口罩,隔距离;排好队,不交流;检测毕,即离开。

四、什么样的症状应引起重视?如何第一时间保证身边人与家人健康?
发热、干咳、乏力是主要表现,部分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腹泻,但以上症状并不典型。出现上述症状并且有危险因素立即就医。危险因素包括: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聚集,接受过来自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快递等。
患者和陪同人员就医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呼叫救护车或私家车运送。减少陪同人数,时刻注意呼吸道卫生和手卫生,远离他人,保持1米距离。一旦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立即做好自我隔离,原地等待相关部门来接,避免接触周围环境。

五、疫情反复,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最重要的是接种新冠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构筑保护屏障。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少访友、少参加婚丧嫁娶,文明用餐,使用公筷,食堂就餐自备餐具,注重咳嗽礼仪,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用手肘代替,保持1米社交距离,居家环境常通风,做好物品清洁消毒,保持厕所卫生,开窗通风。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心态健康,有症状及时就医。
科普专家

蒋蕊 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急慢性呼吸道疾病、肺血管疾病以及气管镜介入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