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 康静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或其他器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皮肤瘀点、瘀斑,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批出现,常有腹痛及关节肿痛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皮肤、胃肠道、关节周围、肾脏最常受累,偶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且春秋两季发病者居多。。如及时诊治,预后良好。过敏性紫癜属中医“紫斑”、“斑疹”、“肌衄”范畴。
中医认为紫癜多因外感疫毒,入里化热,迫血妄行;或误食鱼腥,转为热毒,损伤脉络;或劳倦内伤,脾虚失统,血溢脉外;或先天不足,肝肾阴虚则虚火动血,脾肾阳虚则统摄无权,从而发为紫斑。
热伤血络证。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选用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瘀血阻络证。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方用桃红四物汤加乳香、川楝子等以活血化瘀,解毒祛风。
气虚血亏证。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可选八珍汤加紫草、白茅根等以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
本病西医尚无理想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在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无论证型如何,解毒治法应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还可配合针灸疗法、耳尖放血、自血治疗及民间的外治法及蜂毒疗法,均能够起到止血化斑的疗效。
过敏性紫癜患者平时的调养能够有效的预防复发,饮食要清淡,尽量休息,尤其发作期3个月左右,不能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转为肾炎。控制和预防感染,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但应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