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科室介绍
科室专家
科室医生
出诊时间
医疗设备
科室动态
专业技术
学术活动
科技进步
专业任职
来信选登
护理团队
图片新闻
科室荣誉
学科带头人
  科室信息
 
中医特色护理独树一帜 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

   回顾这几年我科在院领导、护理部、科主任支持下走过的优质护理路程,我们的护理团队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医院优质护理先进科室”,领导的肯定,医院的支持,我们的护理工作越来越有声有色。

   中医科属于综合性科室,收治病人的多元性、复杂性给我们的护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中医科的专科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很多常见的内外妇专科护理知识。平时我们就注重这些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尤其是碰到一些疑难罕见病种时,查资料、咨询专科请护理会诊、和医生一起参与大会诊、进行护理病历讨论等,以求给患者提供最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根据本科特点,我们开展了许多中医特色项目,包括耳穴保健操、高血压穴位按摩,四季养生等,除平时的宣教和指导外,我们还定期开展养生大讲堂,指导患者养生保健知识,患者反响良好,包括家属都积极的学习这些保健知识。2013年度,我们配合医生积极开展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的治疗,取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杨莉霞护士长从台湾学习了芳香疗法的治疗护理方法也在积极开展中。我们依据国家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根据患者的年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情况为部分患者进行初步的体质判定,与医生一起合作为患者进行对应体质特色健康宣教。 

   我们始终坚持将中医特色护理贯穿于患者住院全过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病人住院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的言行至关重要,我对我们科护士的要求是微笑服务,细致沟通,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拉近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在与病人的沟通中,通过望、闻、问,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症、年龄、职业、文化修养、宗教信仰、性格等安排合适病房,使病人性情相投、心情愉悦,有利于身心康复。如阳虚阴盛的患者安排在温暖、光线充足的病房;阴虚阳盛的患者,安排在光线略暗、凉爽的病房。经常还有两口子住我科,我们会尽量安排在双人间病房;一些无陪护的患者尽量安排在多人间病房,除了责任护士的悉心照顾外,患者还可与病友之间相互交流解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细节服务,在人员安排上,根据患者量及重患多少实行弹性排班,适时增加午班、晚班、节假日等薄弱环节时的值班人员,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大大降低了患者陪护率。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曾收治一位患者,刚入院时脾气暴躁,常常口出脏话,而且非常不配合治疗,经护士们与其耐心的沟通,了解到他家庭困难,家里人也极少探望他,我们一方面从生活上帮助他、思想上开导他,另一方面和家属沟通,让他们能多来看望他,经过一段时间悉心照顾,患者心情愉悦,与护士相处融洽,能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很快好转,出院后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还给我们送来锦旗。将中医特色与优质护理密切结合,开展辨证施护,使病人得到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护理。如在饮食护理方面,对阴虚发热者应多食滋阴生津之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忌食香燥、温热助火生热之品,如花椒生姜辣椒等;对于每因烦恼或生气而导致眩晕的患者,重点是情志护理,可运用一些中医的方法,例如运用五行音乐疗法的原理,为患者介绍适宜音乐以调达情志,对于工作压力大文化层次高的患者鼓励述说其内心的烦恼与不畅,介绍适宜的书籍并且用红笔标出,患者阅读这些书籍后内心不良情绪得到化解,肝气调达,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在生活护理方面,体现中医特色,如为患者洗头时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协助患者泡脚时讲解泡脚的相关知识及一些保健穴位的按摩;在健康宣教方面,我们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具有中医特色个性化的康复与健康指导记录单。在病情观察方面能做到细致入微,曾收治一对空巢老人,老伴跟护士说牙疼,根据平时与老人聊天的信息及时评估到可能是因心脏问题而引起的牙疼,及时为主管医生提供重要的疾病信息,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在护理癌症晚期病人时,我们根据患者的疼痛时间、用药等情况绘制疼痛图,掌握规律,在患者未达到疼痛难忍时及时用药,让患者能最大限度的舒适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把中医特色护理与优质护理有机结合起来,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真正做到了“三好一满意”。但患者一句理解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才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2014年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中医科的护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日期:2014/2/13 来源: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山西省人民医院  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 门诊导诊咨询电话:0351-4960081
院办电话:0351-4960131 和平院区咨询电话:0351-4961105  邮编:030012  
扫黑除恶办公室举报电话:0351-4960124 4960044 4960110

晋ICP备10202490号

  晋卫网复审【2015】第000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