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 B )起施行。 A、2009年5月1日 B、2009年6月1日 C、2009年7月1日 D、2009年10月1日 2、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 B )备案。 A、卫生部门 B、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C、工商行政部门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D )报告。
A、 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4、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 D )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A、国务院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D )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2年 B.4年 C.4年 D.5年
7.目前使用食品添加剂方面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 D ) A.把非食用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 B.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D.以上全是 8.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C )的赔偿金。
A.三倍 B.五倍 C.十倍 D.十五倍
9. 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的,处( A )。
A.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 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C. 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D. 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10. 下列有利于防止病菌污染食品的途径是:( B )。
A.食品加工人员不良的卫生习惯 B.生熟案板分开
C.食品加工人员携带病菌 D.食品容器、工用具污染了病菌
11. 造成食物中毒的单位应当采取下列( A )措施。
A. 立即停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立即清扫现场,搞好室内外卫生
C.立即废弃剩余食品 D.调换食品加工人员
12. 食品企业标准应当报( C )备案。
A.省级质量监督部门 B.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3.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 C )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感官评估 B.营养评估 C.风险评估 D.微生物检验
14.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 D )报告。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5.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 B )部门投诉。 A.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D.食品安全委员会 16.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 C )。
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 C.卫生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17.食品安全标准是( B )的技术规范。 A.自愿性 B.强制性 C.科学性 D.民主性
18.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标准由( A )确定和修订。 A.卫生部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9.某明星为某食品产品代言,结果证实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由此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该明星应承担( D )。 A.公平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连带责任 20.2003年安徽阜阳出现的部分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形成的“大头娃娃”的患病原因主要是( A )。 A.奶粉中蛋白质严重不足 B.奶粉中微量元素极低 C.奶粉中脂肪超标 D.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二、多项选择题
1. 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监管部门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ABCD )。
A. 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B.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D.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2. 以下哪些部门不得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BCD )
A.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B.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
C.食品行业协会 D.食品消费者协会
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 AB )。
A. 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4、 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以下哪些内容?( ABCD )
A.保质期 B.生产日期 C.详细的厂址及企业名称 D.产品标准代号
5. 下列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 ABD )
A.未经检疫的肉类 B.腐烂变质食品
C.未经冷藏的食品 D.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6、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 ABCD )等内容。
A.名称、规格、数量 B.生产批号 C.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D.进货日期
7.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上应当具有的项目包括( ABCD )。
A.使用范围 B.使用用量 C.使用方法 D.“食品添加剂”字样
8. 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 AD )。
A.许可证 B.健康证 C.营业执照 D.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9、食品添加剂应当有( ABD )。 A、标签 B、说明书 C、通用名称 D、包装 10、患有( ABC )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痢疾 B、伤寒 C、病毒性肝炎 D、蛔虫病 1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 ABCD )。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B、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D、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12、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 ( ABC ) 等情况。 A、许可颁发 B、日常监督检查结果 C、违法行为查处 D、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13、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 ABCD )。 A、含有虚假的内容 B、含有夸大的内容 C、涉及疾病预防功能 D、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1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并且( ABC )。 A.保证食品安全 B.接受社会监督 C.承担社会责任 D.负责风险评估 15.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 ACD )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16.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 BCD )
A.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B.立即停止经营 C.通知相关产生者 D.通知消费者 17.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要求下列哪种物品使用前必须消毒( ABC )。 A.餐具 B.饮具 C.熟食品容器 D.水果 18.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停产,直至吊销许可证( ABCD )。
B. 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C. 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备案
C.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D.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19.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 AB )。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20.食品安全事故,指( ABC )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疾 C.食品污染 D.食品微量元素 21.保健食品应符合哪些要求?( ACD ) A.不得对人体产生危害 B.具有明确的治疗或预防功能 C.标签注明功效成分及含量 D.产品的功能和标签相一致 三、判断题
1、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2、只要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无需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标签。(×)
3、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4、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5、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6、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8、对于确认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规定主动召回的,有关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召回。(√)
9、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
10、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采购控制要求,确保所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11、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12、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卫生部门投诉。( ×)
13、餐馆在开业前,必须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开业。(×)
14、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一年必须健康检查一次。(√)
1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16、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监管部门有权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17、食品企业直接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18、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无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19、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问答题 1.什么是食品?(20分)
答: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什么是食品安全?(20分)
答: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什么是预包装食品?(20分)
答: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4.什么是食品添加剂?(20分)
答: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5.什么是食源性疾病?(20分)
答: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6.什么是食物中毒?(20分)
答: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7. 什么是食品安全事故?(20分)
答: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8.什么是食品相关产品?(20分)
答:食品相关产品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8. 什么是农产品?(20分)
答: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10.《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20分)
答:立法目的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1.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则是什么?(20分)
答: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
12.已经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是否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许可?(20分)
答:已经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
13.《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者储存食品有什么规定?(20分)
答: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14.食品召回分为几种?(20分)
答:食品召回可分为食品生产者的主动召回和监管部门强制召回两种。
15.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索赔吗?(20分)
答: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16.《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在调整范围上有哪些差别?(30分)
答:《食品卫生法》是对食品生产和经营阶段食品安全问题的规定。《食品安全法》扩大了调整范围,增加食品源头的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环节,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17.《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有哪些规定? (30分)
答: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18.法律对食品生产检验有哪些规定?(30分)
答: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19.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意义是什么?(30分)
答: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是实施食品可溯源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保证。
20.食品经营企业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记载哪些内容?(30分)
答: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1.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哪些规定?(30分)
答: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2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如何处置?(30分)
答: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3.同一违法行为,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重复罚款吗?(30分)
答:不可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4.经营者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应当如何处罚?(30分)
答: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5.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应当如何处理?(30分)
答: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26、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30分)
答: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7、食品安全法对县级以上管理部门之间的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是如何规定的? (30分)
答: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28、食品安全法对社会监督是如何规定的? (30分)
答: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9、食品安全法对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改进生产条件、经营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30分)
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进生产条件;鼓励食品摊贩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
30、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30分)
答: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1.国家对食品安全宣传的政策是什么?(40分)
答: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32.国家为什么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40分)
答: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是为了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获取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对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减少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保证食品安全。
33.《食品安全法》规定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40分)
答: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4.保健食品必须符合哪些规定?(40分)
答: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35、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是如何规定的?(40分) 答: 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