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科室介绍
科室专家
科室医生
出诊时间
医疗设备
科室动态
专业技术
学术活动
科技进步
专业任职
来信选登
护理团队
图片新闻
科室荣誉
学科带头人
  科室信息
 
从肿瘤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体会转化医学理念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疾病机制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一角度,需要整合不同层次的信息,着重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多元化理解生物系统发生功能异常的过程。通过系统整合生物学方法,深入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运用转化医学的方法探索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对最终攻克这一疾病有重要意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机制研究和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是血液转化医学的一个典范。

   CML治疗在应用TKI之前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放疗、白消安、羟基脲等减低细胞,以达到血液学缓解为治疗目标,不影响疾病进展和生存;70年代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可治愈疾病,但其应用明显受供者及较高的治疗并发症限制;80年代应用干扰素治疗,取得10%的细胞遗传学反应,但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存活率。

   1998年开始应用第一代TKI,作为第一个靶向抑制BCR-ABL转录本的TKI,伊马替尼(IM)是人类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分子靶向肿瘤生成机制的抗癌新药,使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M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使CML患者的10年生存率达85%~90%,开创了CML的TKI治疗时代。二代TKI很大程度上解决了IM治疗中面临的不耐受及治疗失败的问题,并能够较IM获得更早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

   CML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事件,1845年人类报告CML病例,成为第一个被确认的白血病;1960年在CML患者的血细胞和骨髓中发现异常染色体,成为人类肿瘤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标记染色体;1982~1985年发现了导致CML特征性染色体重排的异常基因BCR-ABL;1987年开始进行针对BCR-ABL靶点蛋白质药物的研究;1993年研制的IM成分可特异性靶向杀死CML细胞;1998年开始IM的临床研究;2001年美国FDA批准IM用于CML的治疗;2001年发现BCR-ABL突变是IM耐药的重要原因。在CML的TKI治疗时代,治疗目标已达到使CML成为具有较好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并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示血液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给患者带来获益。

   通过深入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运用转化医学方法探索白血病靶向治疗,这个理念和思路下的不断探索对攻克肿瘤有重要意义,这也给我们临床工作者带来启示。

 
日期:2015/9/30 来源:常进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山西省人民医院  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 门诊导诊咨询电话:0351-4960081
院办电话:0351-4960131 和平院区咨询电话:0351-4961105  邮编:030012  
扫黑除恶办公室举报电话:0351-4960124 4960044 4960110

晋ICP备10202490号

  晋卫网复审【2015】第000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