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今年77岁,是一位身患乙状结肠癌伴有11种严重内科疾病的疑难、重危、复杂的患者。在冯变喜主任为首的治疗团队的奋战下,在全院兄弟科室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老高15年前被查出高血压、糖尿病,5年前又被查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脏冠脉内安放了5个支架,平素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3年前,又出现便血,为鲜红色,每次量约20毫升,在外院诊断为内痔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但仍然间断发作。1个月前,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在外院进行血液透析。随后便血量增加,每次量约100ml,经过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腹部CT提示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肿块,结合病史考虑乙状结肠癌。经过多方求索,最终慕名来到我院普外二病区。
入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老高被确定为:乙状结肠癌伴出血、不全肠梗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高血压病、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混合痔、陈旧性脑梗共计12种疾病。
就乙状结肠癌的手术而言,是一项常规手术。但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综合考虑这个手术就不简单了。外科医生的任何一项决策,不仅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哲学的智慧,更需要有为病人敢冒风险的勇气。营养不良需要逐渐纠正,不能图速效;贫血需要缓慢纠正,水电解质需要补充,均不能过多、过快;血糖需要控制,不能过高、过低;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几天透析一次为好?心功能不好,液体的总量和输入的速度如何控制?手术需要停用抗凝药物,而预防心梗、脑梗又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该如何把控?在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药物的剂量该如何调整?既要“毛估计算”,又要“精准计算”,还需严格控制、严密监测、及时调整。既要统筹兼顾,平衡各种脏器功能的需要,处理好麻醉和手术的各个环节;又要抓住中心环节血液透析和重点环节预防吻合口漏。 患者入院后,医务处组织了全院大会诊,集思广益,协助诊治。即使如此谨慎,病人术后还是出现了急性左心衰,转入重症医学病房给予支持治疗。从重症医学病房转入普外二病区后,又出现了心绞痛发作、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冯变喜主任制定决策,张彧监督执行,常少飞、王东亮两位医师日夜守护、及时抢救,病人最终度过多重险关。老高说,这次手术是一次生命的赌博,还好,他和医生们一起赌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