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华网山西的记者王子川采写的《急诊科护士的青春:与时间赛跑,平而不凡的坚守》一经刊发,点击率达到4226次,受到诸多好评。她从自己的视角,平凡的笔触真实地反映出了我院急诊一线护士的工作事情。我们认为,属真情实感的表述,因此,特予以转载。
男医生挂着听诊器帅气逼人,女医生脚蹬高跟鞋步履匆匆;查房记录用平板电脑,白大褂上一尘不染……这是电视剧《青年医生》中的剧情。这,是真的吗?近日,新华网山西记者走进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跟随这群白衣天使一起亲历了急诊室中的“生死时速”。
镜头一:与时间赛跑
“嘀……嘟……嘀……嘟……”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那是一个正常而又特别的夜班,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寒冷的夜风中奔波着,不知不觉迎来2015年还没来得及说句祝福语,急诊门口一下子来了三辆救护车,120说是一批怀疑一氧化碳中毒的,就近送到山西省人民医院,一共六个病人,意识模糊,立刻送到监护室进行抢救。医护人员并没有惊慌失措,用他们往日积累的熟练的操作和精湛的技术,有条不紊的为患者进行每一项操作,最后确诊为一氧化碳中毒,经治疗后,病人病情好转,所有人都已精疲力尽,但挽救了一个个患者的生命,这只是急诊工作的一个镜头。
急诊,作为医院的一个窗口,需要更细心、更好的服务才能让患者满意,才能让大家对这个医院产生信任,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
每当急救车呼啸而至,刚停稳在急诊门口,几名医生和护士便会立刻冲过去,迅速将担架抬进急诊室。
询问病情、量血压、吸氧、输液、心肺复苏、监护心电……对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理团队来说,这是常发生的一幕。
心脏监测仪的滴滴声不绝于耳,医护人员个个脚下生风。“这群年轻护士每天从上班的那一秒钟起,就时刻面临着紧张和压力的挑战。”护士长如是说。
“急诊室随时都有可能送来病人,可能前脚走后脚就来病人,所以一刻也不能离开岗位。”郭晓晶告诉记者,有时候连去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护士们就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
南丽萍是急诊室资历较深的护士,已从事护理工作十个年头。记忆犹新的是,她孕期反应大,几乎离不开垃圾桶。“这边吐那边写,垃圾桶就在脚下放着。”
在南丽萍、郭晓晶、刘蔚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素颜,但是她们的一颦一笑却是最美的。
镜头二:与生命博弈
“老先生,您以前有心脏病史吗?”
“大娘,您的腿能抬起来吗?”
“您好,我现在带您去做脑血管造影,如果路上有不适就告诉我。”这支由96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在患者多、工作杂、病情急的情况下坚持“患者的安全就是一切”。
“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出现在急诊室的病人会是怎么样的。”护士南丽萍说,急诊室面对的病情复杂、变数太多。
一次,南丽萍已经下班,睡觉时梦到工作,凌晨四点多惊醒了,立刻拿起电话跟晚班同事确认了病人病情,才安心睡去。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是全院最“任劳任怨”的一群“天使”。在急诊科的工作中,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突发疾病。看似一个小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可让病人失去生命。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的含义!每当救护车呼啸而至的时候,就是战斗打响的时候,不能犹豫,不能迟缓,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需要他们一气呵成,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对病人做出评估,给予针对性治疗,这看似简单,但背后凝聚了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力和体力。“无暇吃饭、整夜未眠”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家常便饭,日积月累,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留下了痕迹——“颈椎病、腰椎病、胃病、胆囊炎……”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还会奋不顾身抢救病人,早已将自己的病痛抛在脑后。
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尽自己的所能,在患者生命垂危的时候,尽最大的努力希望能从死神手里把患者拉回来;在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方法希望患者心脏重新跳动;在一个人血肉模糊的时候,会仔细检查伤势并做相应的处理。在医护人员心中,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镜头三:与节假日无缘
“从事医卫工作后,节假日的概念已经很淡化了。越是节假日的时候急诊越忙。”南丽萍表示。假期于护士们而言是奢侈的。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室护士的工作时间并不是“早八晚六”,而是三班倒。在护士南丽萍、郭晓晶、刘蔚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一夜工作后大大的黑眼圈。
上早班时,急诊室的护士清晨6:00就要起床、吃早饭,7:00出门,7:30到达医院,8:00前跟夜班同事交接班,以良好的状态开始一天的工作。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经常这样调侃:忙并快乐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迎接着每一天,为患者尽心尽力的付出,看到病人痊愈回家时脸上露出的微笑,那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和鼓励。当夜幕降临,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时,急诊室内的天使们毫无倦意的穿梭在长长的走廊里、各个病床之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瘦弱的身躯守护着百姓的健康!
虽然上班的时候很辛苦,但是医护人员的业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积极参加院里的歌唱比赛,品管圈项目;春天一起去踏青,夏天去公园锻炼身体,秋天去爬山,冬天滑雪等,急诊的人永远活力四射,上班的时候细心认真,下班的时候活泼可爱。
急诊科医护人员是全院最“团结友爱”的一群“天使”。虽然年龄、性别、职位、职称、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同事之间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彼此亲如姐妹兄弟;医护之间配合默契,相互拾漏补缺。正因为这样,在病魔的面前他们才会战无不克,才能最大限度抢救生命。
【记者手记】
两天的采访,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争分夺秒、细致入微。
29日早晨,80后南丽萍、郭晓晶、90后刘蔚三位护士刚下夜班,大大的黑眼圈、满脸疲倦,又是一夜未眠。这两天急诊室的工作量在她们看来并不大,但足以令记者“震撼”,一刻不停歇是他们工作的状态。
原本想要三位护士讲述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时间长了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三人对视感叹道。
她们并不需要记者刻意写一些打动人们的故事,因为她们的每一天都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每一天都在尽己所能。 如果不是亲历,或许无法真正理解“白衣天使”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