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再次使用ECMO成功挽救一名危重症患者生命,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山西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的又一次重要提升。
8月22日晚,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17岁的少女,患者入科后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情进展迅速且合并呼吸循环衰竭,重症医学科团队综合研判后,在患者如此危急凶险的情况下,对于暴发性心肌炎,ECMO无疑是当前最重要的救治手段。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病因多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毒物造成,其特点为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并常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等,诊断多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早期死亡率极高,但一旦度过危险期,长期预后良好。
时间就是生命,在肾内科、介入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兄弟科室的保驾护航和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下,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连夜为患者启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整个治疗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在弓清梅主任的带领下,李喜梅副主任医生的管路建立、宋璐主管医生的密切监测、何华护士长及主管护士的精心护理以及全科人员献策出力,无不体现了整个科室众志成城的精神。体外循环通道的建立,仅是抢救征途的第一步,根据ECMO技术的局限性,重症团队不仅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抢救时机,对其心肺功能进行有效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涉及到ECMO管路管理,患者的容量管理、呼吸机管理、血管活性药物调整及镇痛镇静、营养支持、感染预防等方面都非常重要。患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以及每时每刻的数据分析及参数调整都是对整个团队的巨大考验。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懈努力,ECMO成功运转72小时,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病情好转。在血管外科的协助下撤除了ECMO支持,并在第2天撤离呼吸机。
ECMO(体外膜肺氧合、“叶克膜”),是通过动静脉插管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经泵将氧合血灌注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膜式氧合器在进行氧合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将二氧化碳排出。在ECMO支持期间,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也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2021年8月,省医重症医学科就通过ECMO成功救治一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目前随访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如何实现“上得去、下得来、治得好”的目标,不仅考验的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综合危重症救治能力,也考验着ECMO独立管理水平。经过重重考验的省医ICU人,以院级特色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主动寻找短板,在院领导的亲自策划和强有力的支持下,有计划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ECMO理论培训和多轮实操培训,为成功开展ECMO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将始终践行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尽最大努力救治危急重症患者,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简介
山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1年建科,现有医护人员56人。目前已开展ECMO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神经免疫吸附治疗、人工肝治疗等一系列重症先进技术。科室拥有体外膜肺氧合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建科10余年,重症医学科时刻诠释着生命相托、永不言弃的信念,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