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科室介绍
科室专家
科室医生
出诊时间
医疗设备
科室动态
专业技术
学术活动
科技进步
专业任职
来信选登
护理团队
图片新闻
科室荣誉
学科带头人
  科室信息
 
仁心仁术 医者榜样

——追忆我院原神经内科主任路顺义

   编者:在首个医师节来临之际,根据我院神经内科原主任路顺义生前遗愿,我院举行了路顺义基金启动仪式。希望为神经医学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奖励年轻的医生奉献点力量。

   我院院长李荣山和党委书记张晓清对路顺义主任的这种精神给予了肯定。不论是医德医风,对医学事业的追求,还是对年轻医生的教导,对患者及家属的呵护,他处处体现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精神。并号召全院职工学习路顺义的精神,为医院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院神经内科医师也纷纷表示,路顺义主任不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师学习和传承。借此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在缅怀他的同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如沐春风中

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胡风云

   初识路主任

   1981年我进到神经内科见习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路主任,当时他给我们带教,讲解脑干的解剖和定位,只见路主任双手同时开弓对称绘制,不一会复杂的脑干解剖图呈现在黑板上,印入我眼帘的是清晰的神经核团、神经纤维传导通路,在路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进一步掌握了脑干神经定位。接下来的了解使我对路主任更加敬佩,路主任每天6点多进入科室,先把值班室、医生办公室打扫一遍,然后在值班室安静的读外语和看专业书,快8点时他要转一圈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交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敬佩的医生,我当时就暗自鞭策自己:做医生就要做这样的好医生!

   有幸做同事

   1989年,我有幸与路主任做了同事。记得入科初期路主任做我的值班上级医师。路主任提前半小时到达医生办公室,与白班医师交接后带领我先在病房查房,询问病人的病情变化,做相应的处理,之后到急诊,对留滞在急诊的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仔细的查看,评估他们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指导我如何观察一些特殊病人的病情。记得有一位头痛的病人,路主任告诉我一定要严密的观察病人的意识与瞳孔,并且调整了脱水降颅压药物的剂量和次数。果不其然,大约在凌晨一点钟时,患者突发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考虑脑疝形成,因为有路主任提前的预测和指导,所以经过我们奋力的抢救终于使病人转危为安。次日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颅内肿瘤收住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在那一刻我既有做医生的自豪感,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路主任的敬佩。

   1995年路主任被任命为神经内科主任,尽管值班表上没有路主任的名字,但不管哪位医师家中有事需要请假,全是路主任顶替,一个月下来他比科室任何一位医师值得班都要多。

   关怀如亲人

     2005年路主任退休了。但是他退而不休,一如既往的继续完成他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照样是早晨六点钟天色还未亮就来到科室。查看病历、检查病人、翻查指南共识,任何时候听路主任的查房都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同样还是为了让外地的患者当天能拿到检验结果返回家乡,路主任七点钟就准时开诊,三层门诊楼道安安静静,唯有神经内科门诊前已经聚集了许多患者和家属。就在路主任患病后还一直坚持他的良好习惯,他崇尚仁心仁术,不愿让信任他的患者失望。

   路主任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祥、随和的长辈,他关心大家,哪位同事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个人问题没解决需要帮助。他多次看见我劳累的样子心疼的要替我值班,让我休息,可以抽点时间去陪陪家人。路主任就像一位亲人!

   路主任悄悄地、匆匆地走了,犹如春风,身后是桃李满天下的无限春色。没有人不爱春风,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春风就是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了。不是“春归无觅处”,而是“转入心中来”。

长长的回忆 无尽的哀思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赵路清

   初次与路主任相识,他举止优雅,穿着整洁得体又不失时尚,待人接物一视同仁,语言亲切,态度温和,处处散发着特有的人格魅力。

   2000年底,我如愿以偿地定科在神经内科,正式成为路主任麾下的一员,我得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原来路主任从中年才开始从头学习英语,在中年才正式成为一名专科医生,然而迟到的开始丝毫没有阻挡他熟练阅读英语文献,丝毫没有阻挡他成为一名卓越的神经病学专家,丝毫没有阻挡他在学科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原来路主任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比朝阳要早到病房,利用这早到的一两个小时或学习或工作。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何时见到路主任总是像见到自己的长辈一样尊敬,原来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业余时间查房,不仅帮患者诊治病情,而且还消除心理负担,亲自给病人吸痰、穿衣、整理床铺,一举一动就像在关怀自己的家人……渐渐地,我懂了,他的学富五车不仅源于他天生的聪慧,更多的是源于他的勤奋、认真和坚持;他伟大的人格魅力不仅是因为他的渊博,更多的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人到中年的我对路主任变成了满满的敬仰,不知不觉中竟然在向他模仿,遇到挫折时心底总是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己:人活着就要像路主任一样,有一种精神,有一种担当,有一份情怀,这种精神这种担当比名和利要重要的多!

   2016年底,路主任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说话的声音低了,步伐变慢变小了,腰杆挺得不像原来那么直了,可是他仍然雷打不动地出诊、查房,给我们分析疑难病例,教我们树立科学的诊疗思路。多少次我们收拾好房间劝他住院调养,多少次我们护送他回办公室劝他在家休息,可都被一笑婉拒了。此时的我们对路主任是满满的心疼,生怕眼前的这棵大树倒了,生怕再也聆听不到他的教诲了,哪怕这教诲有时是那么的严厉!

   如今路主任虽然离开我们了,可是我们都知道他在天堂还在关注着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永葆初心,砥砺前行!

那三年让我学会了更多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蔚洪恩

   8月1日,我院隆重举行了路顺义医学基金启动仪式。经过路顺义医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选,我成为了首届路顺义基金的获奖者,我对这份荣誊倍感珍惜,觉得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许多许多。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和恩师相处的那美好的三年多时光。

   路主任在每天早上6点开始工作,我大概6点半到7点去跟主任学习,我在想主任年过古稀且已名满三晋尚且如此工作,我有什么理由懈怠呢。每当发现我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路主任都会严厉的批评并给出建议,我们都比较“怕”,但我们都期待每周的查房,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主任对我们的殷切教导和满心期望!路主任是高大的,每当看到路主任针对一个个复杂疑难病例侃侃而谈,每当聆听主任在学术会议台前娓娓道来,我们从心底是羡慕和深深敬仰。路主任是温情的,记得有一次路主任在门诊接诊了一位患者,但目前没有合适的治疗手段适用于这位患者,我看到路主任的双眼泛起泪花;当听到科室同事的孩子考上大学,主任会满心洋溢着笑容。2016年底我工作调整到神经内科,承担病房的工作,正是因为主任的严格要求和铮铮教导,我才没有手忙脚乱,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去年主任离去的那个晚上,我正在科里值住院总。当时听到消息后,我头脑一下空白,就想最后再看看我敬爱的恩师!

   主任一生,真正做到了“仁心、仁术,敬业、求精”。我想,主任设立这样的基金正是他对神经内科的殷切期望和对神经病学事业的始终热爱!我们一定沉下心来,更加努力,扎实工作,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更大的发展。

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刘毅

   接触路主任是在我毕业分配到省人民医院之后,距今已经二十多年了。1998年面临确定科室的时候,我鼓足勇气敲响了路主任的办公室,说出了自己想从事神经内科的愿望,然后忐忑的等待路主任的反应。那一刻阳光普照,严厉的路主任和蔼的满足了我的愿望,从此开始了对我而言弥足珍贵的不解之缘。

   真正成为神经内科的医生以后,我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路主任,更深入的了解了路主任。路主任博闻强记,知识全面,业务精湛,医术出神入化。在我的印象中,他没有不擅长的,不管是神经病学专科问题,还是涉及到内外妇儿科的医疗情况,他都是手到擒来,能很快地做出医疗决断。我的第一篇中华杂志上的病例报道就是在路主任指导下诊治的临床上罕见的皮肤神经黑变病。因为他医术高超,总有数不清的患者慕名求医,有许许多多基层医生慕名来进修学习。而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管多么疑难复杂的病症,还是多么危重的患者,总是气定神闲、不慌不乱。因为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有万无一失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等路主任查房看看”。路主任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尽管路主任医术高超,但是他仍然孜孜不倦的钻研业务。路主任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当时学的是俄语,但是他为了读懂英文的神经病学专业文献开始自学英语,到后来科室病例讨论时他手捧英文原著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更让我们年轻人汗颜的是知识更新路主任总是领先一步,神经病学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新指南总是路主任最先领会掌握。

   路主任把他的热情温暖全部奉献给他的病人、他的同事、他的学生。对学生,他严格要求、倾囊相授;对同事,他关怀备至、和蔼可亲;对病人,他视患如亲、全力以赴。脑出血患者早期必须卧床,而便秘就会随之而来,路主任不止一次的戴上手套,在给患者灌肠的同时用手指抠出硬结的粪块,比患者的家人还尽心尽力的去帮助患者。他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们的医生、护士,身教重于言传,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承。

   医者,仁术。路主任尽管走了,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带着我查房,给我讲课,一起去外地会诊,过年他给我煮饺子,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想到这些画面,我温暖的笑了。路主任尽管走了,但是他的仁心仁术还在,他的侠骨丹心还在,他的高风亮节还在,他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还在!

我们的榜样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韩斌

   生命短短数十载,有些人过成了岁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朝曦耕作;有些人成为了传奇,时间的流逝,不会磨灭他的光辉,他的精神永存,在我们神经内科就有这样一位长者,他是我们的大树,庇护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医学人生指明了方向。

   记得我刚来神经内科时,胡风云主任对我说,你现在转科,可以每周二、四早点来,和路主任查房,好好学习一下神经内科知识,当时我还真坚持了一段时间,很快就放弃了。后来我才知道,路主任当科主任时,5点左右来科里,还打扫卫生,抽血,看病人,完了出门诊,退休后成为返聘专家,也是早晨6点半左右来医院看病人,交完班,给我们分析疑难杂症,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渐渐的开始自己管病人,有了更多需要路主任查房的情况,让我面红耳赤的是最基本的病史,查体,总是和路主任的不一样,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过了好长时间路主任对病人的情况,依然记忆清晰。学习,下苦工,慢慢的可以跟上主任的思路,学会了神经内科的基本知识,而路主任对每个病人详细的询问,全面的查体,定位,定性的诊断,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的为患者诊治,最大的获益者是他看的病人。

   新技术,新指南,新进展,最新的科技前沿,他总是早早的给我们普及,什么脑膜癌病,什么Trousseau综合征,经颈动脉穿刺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设立无陪的神经内科监护病房……他总是在不停的进行学习,探索。

   路主任为众多的医学生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小树苗茁壮成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他用行动让我们学会做一名医者

神经内科规培生 李 倩

   那是2013年4月,我在晋城大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科室请路主任会诊一位危重患者,大家恭恭敬敬的称呼他“路教授”,眼神中满是敬畏。是的,敬畏,大家口中的路教授是一位威严的老者,花白而略显凌乱的头发,面对危重患者胸有成竹,表达意见时语气笃定,我知道他是位“高手”。

   很多“高手”会有异于常人的习惯,路主任就是其中之一,他早上6点多就来查房,而且听说几十年如一日,以至于要想跟他查房,还得早早起床。路主任查房并没有浩浩荡荡的队伍,也不会咄咄逼人地提问,他与我们交流并不多,不需要我们汇报病史,面对疑难杂症,他总是能从患者貌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知识储备丰富,掌握前沿动态,似乎没有他诊断不了的疾病。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叩诊锤、听诊器,每一个病人他都会扣一扣、听一听,进行系统查体,他用每一个细致的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医者,基本功有多重要。就这样,跟着路主任查房,一跟就是三年多。查完房后路主任总是仔细认真地给大伙儿讲解,会露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偶尔也严厉的批评,但每次清晨查房看见他的背影,总觉得如同武侠故事中的高手一样,是孤傲的吧。直到一次科室聚会,他和大伙喝酒,听到过他豪爽的笑声,一次偶遇过他陪老伴儿逛商场,才知道“高手”也有豪情,也有柔情。

   但我没想到,路主任生病后依然会强忍着病痛查房。印象中路主任总是稳如泰山,那一次讲解病例我居然看见老爷子坐立不安,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拳头在桌子底下紧握,应该是痛到极致了,却仍然努力保持微笑。那一幕似乎是我对他最后的印象了,很难过,很佩服,很不是滋味,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壮!最终,他还是离开了!

我的精神财富

神经内科护士长  栗江霞

   我毕业后在神经内科工作,从入科的熟悉环境到接触每一位工作中的长辈前辈,他们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感动着激励着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他就是路顺义主任。他那帅气的背影和深切诚恳地教导让我永记在心。“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生活,好好干吧年轻人,欢迎你”,这一席话语时刻鼓励我向长辈学习,以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榜样,做好每一件事情。

   每日早起查房,参加科室病例指导,教导我们年轻人树立科学的诊疗思路,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是倍感幸福的孩子,因为有位长辈在帮助我们努力成长。有的时候由于路主任来的太早,病区楼门还没开,为了不打扰护士工作,就自己一个人悄无声息的选择在门外等候。这样和蔼可亲、善良真诚、学识渊博、认真坚持的长辈,这样至情至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长辈,让我们怎么不爱?

   印象中,路主任的教导不仅为了工作,每一次生活中的喜讯,我们都会得到主任的褒奖,像父亲一样疼爱关心,让我们心里温暖感动。回忆中不免有些伤感,但是从我的内心中感谢他老人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倾囊相授!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着我们沿着您来时的方向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永远守护好他心中医者的那份责任与荣耀!作为神内人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路主任的优良作风和敬业精神,努力工作,建设更加美好的省医。

   整理资料,捧着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文字, 我深深地怀念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追忆我的爷爷

妇科二病区  路鹏宇

   爷爷离开已经一年多了,每当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生前的点点滴滴,忍不住泪水模糊了双眼。

   不论春夏秋冬,爷爷总是清晨5点多就出门上班,退休之后,他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早早到科里查房,坚持一周两次门诊,从未间断过,有时甚至比年轻人更拼。有人请他去会诊,无论多远,他都不耽搁一刻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身边,也从不给病人家属添麻烦,常常回到家中已是深夜。我也曾陪同爷爷去会诊,感受过长时间的颠簸疲惫,也遭遇过恶劣的雨雪天气,我总是担心不已,但爷爷总是淡定从容,因为他脑子里满满的全是对患者的挂念。

   爷爷这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学习,他常说知识更新太快,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了。他爱看书,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他都了解,就像是百度百科一样,面对令人头疼的疑难杂症,他总是思路清晰、出手不凡,让人钦佩。面对一家人的团聚,他又能烧出一桌好饭菜,我特别爱吃他做的烧肉丸子,他亲手做的包子饺子,就连他看着菜谱,尝试做的西餐,都那么令人垂涎。

   爷爷待人处事、衣着装扮、举止行为都很优雅,他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我考上医学院后,爷爷送给我的礼物是一件崭新的白大褂和一个听诊器,他说:“穿上白大褂,你才能进入医学的门”,假期实习门诊、会诊,每次他都会提醒我准备好白大褂,每次看完病人,他都要我口述并写出病历,教我如何规范记录。对人严格之外,更多的是关心和照顾,他把第一碗热饭端给曾祖父、曾祖母,他把单位分配的第一套有暖气的楼房让曾祖母先住,晚上他给我们烧洗脚水,早晨他给我们准备早餐……他要求我们做的,他都做到了。

   爷爷一生勤劳、朴素,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乐善好施、淡薄名利等等溢美之词,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终生施药活人松柏高节不图报,一朝谢世归真兰桂芳德众心铭”,这是爷爷一生的写照。他浑厚宽广的胸怀以及一丝不苟的精神,已经深深铭记在我的心中,伤痛之余更多的是对爷爷的爱戴、钦佩和感激。

用生命影响生命

神经内科护士  张丽

   还记得那个上午,一位亲戚大老远跑来,只为求得路主任的专家号,但是很可惜,因为太多人仰慕路主任的医术,号已挂完。她不得不求助于我,我兴冲冲的跑去门诊请主任帮我加号,可是,在诊室门口时,我愣住了。我看到诊室里的路主任努力微笑着,豆大的汗珠滑落在他的面颊,而此时他依然轻靠在就诊桌前,努力用拔高的语言耐心的向患者讲述着病情、如何服药的细节。我不由得被这一幕感动到了,而此时路主任看到了诊室外的我,和蔼的问我:“小张,有事吗?”我强忍着眼泪说:“没事,主任,我帮您倒杯水。”回到科里,我耐心的劝说亲戚:“你的病也不急,我们换个时间再看吧,主任今天身体不舒服,真的不能增加他的工作量了。”正当亲戚带着满脸失落准备离开时,路主任却拖着疲惫无力的步子朝着我们走来,对着我的亲戚轻声说:“来医办室看”,我内心真的充满了内疚、自责和感动,享受了“VIP”待遇后的亲戚很满意很感激。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试着学着路主任对待患者的那份耐心;试着学会更多的聆听;试着从点点滴滴为患者着想;试着寻找久违的刚刚走出学校时的那份热情。

   一周以后的一个晚上,电话那边突然传来路主任离开我们的噩耗,我很久才从电话声中缓过来,任凭眼泪肆虐的流窜,因为,我知道从此再没有机会再向路主任学习了……

   直到一年后的今天,当看到神经内科的每一位兄弟姐妹们展现出种种正能量时,我坚信:“用生命影响生命”,每一个生命都会活得更加精彩,“用心灵影响心灵”,每一颗心灵都会变得更加阳光。

 
日期:2018/8/31 来源:
  您是本网站第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版权所有:山西省人民医院  地址:太原市双塔寺街29号 门诊导诊咨询电话:0351-4960081
院办电话:0351-4960131 和平院区咨询电话:0351-4961105  邮编:030012  
扫黑除恶办公室举报电话:0351-4960124 4960044 4960110

晋ICP备10202490号

  晋卫网复审【2015】第0003号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