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故又称电子耳蜗、仿生耳。是一种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变成电信号刺激,直接刺激听神经螺旋神经节而产生听觉,用于恢复重度和极重度感音性聋患者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自197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成功植入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数十年间数十万例的成功经验已证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聋唯一有效的方法,是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觉言语能力最成功有效的途径。目前全世界接受人工耳蜗者已达50万例,其中接受双侧植入者达7.5万例(15%)。在欧美国家,双侧耳聋患者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在国内,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限制,选择双侧植入的患者较少。随着经济的改善以及观念认识的提高,近几年国内选择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有逐渐成为主流理念的趋势。

正常人群依赖双侧听觉,相对于单侧听觉,双侧听觉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噪音背景下更佳的言语识别能力、更佳的高频信号识别能力及声源定位能力。在同一环境中,双耳听力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力就能达到随意畅通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双耳的“立体声”听力要比单耳的“单声道”听力更省力。针对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双侧听觉重建通常即双侧人工耳蜗入。人类的听觉完善和语言技能发展,存在一个快速发育和完善的年龄阶段——“关键学习期”。虽然在不同的语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集中于3岁以前。在这一关键学习期,儿童的大脑潜能可以充分地应用于声音信号的接收处理、语言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发声动作的完善及稳定。在关键学习期,较早启动听觉——语言训练过程的儿童,比较晚启动的儿童更能够获得熟练稳定的言语技能。
对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在3岁以前植入人工耳蜗,仍有机会在“关键学习期”内凭借尚未转换的脑功能,获得听觉和言语技能的快速发育。其中,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获得的益处更大。据一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家长调查问卷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儿童的听觉能力在双侧植入后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双侧植入的儿童在群体环境下反应更快,他们在日常环境中能够更快、更正确地作出反应,并能够本能地学习语言。此外,根据家长们的反应,听力方面所需的努力减少了,儿童在放学或从幼儿园回来后的疲劳程度也降低了,对言语理解力和儿童自信心增长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益处。
随着声音处理技术、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耳蜗技术本身已经达到了双侧植入效果的需求。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大量儿童双侧植入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国内大量单侧植入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对双侧植入进一步提升患儿的听觉效果、声源定向定位能力、噪音等复杂环境下的辨听能力的提高也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长逐渐接受并实施双侧植入来进一步提升听觉效果和听觉质量。
对于双侧分期的间隔时间问题,单侧植入人工耳蜗的一侧,在获得声音及言语信号后,即成为“优势听觉侧”。由于大脑对感觉系统提供的信号存在偏重处理及废用皮层区的功能转化,在形成优势听觉侧的同时,未植入人工耳蜗(或佩带助听器)的一侧耳可能会出现听觉功能剥夺。听觉功能剥夺通常在一侧听觉得到良好重建后出现,在3~5年后形成不可逆的听觉功能剥夺。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间隔时间应控制在3~6个月内,后植入侧尚无听觉功能剥夺的报道;如不具备3~6月内植入第二侧的条件,应在未植入的一侧耳佩戴助听器,以此延缓听觉功能剥夺的发生;对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儿童,双次植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3年。
我科作为国家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医院,每年承担着国家一百三十余例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我们拥有从术前评估、精准手术到术后康复的技术团队。已成功完成了近10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和康复效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更多的耳聋患者恢复听觉和言语功能。 |